星期二, 11月 24, 2009

林宥嘉,感同身受,Skot Suyama

「感同身受」是林宥嘉的催化劑,我很喜歡這首歌。


林宥嘉的新專輯「感官/世界」,由黃中平擔任平面攝影,聶永真操刀平面設計。專輯裡的最後一首歌「感同身受」,同時也是這張專輯的第三波主打歌。透過林宥嘉的舌,林夕說:身為人,我們同樣經歷喜怒哀樂;我們沒有不同,卻同時感到感到寂寞。穿過黃中平的眼,林宥嘉的沉默、激情與扣人心弦,投影在我的視網膜。



「感同身受」的曲,是Skot Suyama的作品。他同時負責這首歌的製作、編曲、合聲編寫、吉他及貝斯演奏。Skot Suyama來自西雅圖,是一位日本和瑞典混血的音樂人,在台灣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是莫文蔚與柯有倫合作的<愛死你>和陳奕迅的<對不起謝謝>。Skot曾擔任Soler、何超儀、陳奕迅、柯有倫和庭竹的現場貝斯手。在他11歲時,Nirvana發表了Nevermind專輯,他留起Kurt Cobain一般的長髮,買了一把吉他,試著學會Pearl Jam, Soundgarden和Nirvana的每一首歌。上高中後,Skot組了搖滾樂團,卻老是被噓。於是他和他的樂團開始饒舌,唱起吹牛老爹的歌。後來交了女友,她們喜歡的卻是Aimee Mann或莎拉克勞克蘭...。種種經歷,成就了現在的Skot Suyama。

Skot Suyama Discography:
http://solanqueenng1215.spaces.live.com/blog/cns!9E7D49B33B98E4C5!2718.entry

星期日, 10月 11, 2009

湘北對決山王前夕所住的旅館實景

1. 看完海南和山王工業比賽的錄影帶之後,每個人都臉色蒼白...


2. 只有外行人櫻木一點警覺心也沒有...


3. 三井擔心湘北和山王比賽太過自不量力,因而受到赤木的大聲斥責。


4. 木暮和赤木、三井聊起他們剛加入籃球隊的情景(回憶真是木暮的專長呀!)。


5. 晴子的電話,溫暖了一名寂寞戰士(愛心)


6. 「天才」醒了!


7. 一個要稱霸全國的天才。


8. 想起晴子的鼓勵,櫻木一個人早起去練習投籃。


湘北對決山王前夕所住的旅舍 - みどり莊是一間位於日本廣島縣的溫泉旅舍,1955年開業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1泊2食的價格是8550~21150日圓,約為台幣3000到7500元。搭乘JR山陽本線至五日市車站轉廣島電鐵,於湯來温泉站下車再徒步三分鐘即可到達。
旅舍網址:http://www.ceres.dti.ne.jp/~midoriso/

星期日, 8月 02, 2009

Google地圖上的捷運內湖線

儘管大大小小的問題不斷,捷運內湖線通車至今也將近一個月了。奇怪的是,Google地圖上到現在仍尚未標示出各站的位置。於是我今天一時心血來潮,自行編輯了捷運內湖線的Google地圖。希望這張地圖,除了能讓我更認識捷運內湖線,也能讓大家查詢Google地圖時更加方便囉。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捷運內湖線

這兩個週末剛好都往大直美麗華跑,捷運車廂駛入劍南站前,突然讓我回想起三年前去日本台場的情景:搭乘百合海鷗號離開東京市區,經過彩虹橋,進入寬廣的休閒娛樂勝地。摩天輪、購物中心、露天酒吧,類似的體驗讓我似乎有那麼一瞬間出現了空間錯置的感受...

星期一, 7月 13, 2009

復古的未來 <千鈞一髮> Gattaca

在未來世界,基因決定一切。

1997年的科幻電影 <千鈞一髮> (Gattaca)如今看來仍然非常futuristic。此片曾入圍當年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片中沒有使用任何炫目的特效來營造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建築風格取而代之成為主要的未來感來源。如同小綱學長所言,Gattaca用retro的方式表達futurism,從建築、汽車、服裝到髮型,復古,卻深具未來感。

建築方面,Gattaca總部的場景,主要是在美國建築大師Frank Lloyd Wright於1957年設計的The Marin County Civic Center所拍攝。

而Vincent和Jerome的住所外觀則拍攝於the CLA Building of Cal Poly Pomona,由Antoine Predock (原故宮南院設計師) 於1992年設計。

比較有趣的是Vincent和Irene對話的場景,在片中看起來是Gattaca總部屋頂的場景,實際上是建造於1930年代,位於洛杉磯的Sepulveda水壩的洩洪道。

汽車方面,Vincent開的車是1963的Studebaker Avanti。

而警探們開的車則是Rover P6's (或稱Rover 2000) ,1963至1976年間於英國製造。

Gattaca劇照集:http://outnow.ch/Movies/1997/Gattaca/Bilder/

<千鈞一髮>的導演兼編劇Andrew Niccol,也是<虛擬偶像>和<軍火之王>導演兼編劇,和<楚門的世界>的編劇。他的編導新作"The Cross"預計在2010年上映,卡司有奧蘭多布魯、文森卡索、約翰古德曼和007量子危機的女主角Olga Kurylenko。


"The Cross"目前在imdb上除了演員,僅公佈了一句劇情簡述: A man looks to cross a mysterious border that has never been crossed before. 非常令人期待!

星期六, 7月 11, 2009

新版台北捷運路線圖

台北捷運內湖線於7月4日正式通車。隨著新路線的開通,捷運路線圖也換上了新裝。

這是內湖線通車前的台北捷運路線圖。

而這是內湖線通車後的台北捷運路線圖。

發現除了加上內湖線外,還有哪裡不同嗎?

初次看到這張圖,我發現底圖出現了淡藍色的線。第一時間浮現的念頭是:淡藍色的是接下來要開通的路線!但仔細一看卻又發現不是那麼回事,這幾條路線並不在捷運未來的規劃中呀...。於是我將這幾條淡藍色的線視為新版捷運路線圖的底圖裝飾,並且相當不以為然地認為這樣的底圖裝飾完全是多餘,只會造成讀圖者的誤會而已。

直到昨天,我才突然發現,這幾條淡藍色的線,其實是臺北縣市境內與捷運交錯的河流呀!

將此圖與Google Map兩相對照,便很容易明白了。

不過話說回來,到底為什麼要在捷運路線圖上標示出河流呢?我有點好奇設計師當初呈現這項資訊的目的是什麼,該不是真的只是為了做點裝飾吧?!

星期日, 6月 07, 2009

魔鬼終結者4 - 感想及Trivia

[警告:內含重要劇情]


1.以娛樂大片來說,片頭蠻鳥的,字型跟特效都沒有特別的設計。

2.馬可仕連上天網時有大量資訊快速載入的感覺,我還蠻喜歡的。

3.約翰康納的聲音應該是用了蝙蝠俠的變聲器:P

4.為何非要拿馬可仕的心臟換給康納呢?雖說康納是預言中的救世主,但除了馬可仕,反抗軍有誰打得過阿諾?

5.魔鬼終結者四、終極戰警四、哈利波特四,續集電影的第四集似乎都還蠻好看的!

6.前半段有些爆破顯得沒必要,後半段劇情漸趨緊湊,像是倒吃甘蔗。

7.約翰康納的老爸凱爾瑞斯接連演了兩部娛樂大片(T4和Star Trek),曝光率很高喔~

8.飾演馬可仕的山姆沃辛頓星運更是看漲,未來兩年已有三部作品進入後製階段。

9.飛官貝蕾兒還蠻辣的,演員本人名字有點怪,叫Moon Bloodgood(月血好?!),是韓國愛爾蘭荷蘭混血兒。

10.軍事控在看這部片的時候會不會一直興奮地說「這是XX型戰鬥機,這是XX型步槍」?

11.約翰康納是在什麼時間點把他老爸凱爾瑞斯送到過去保護他媽媽的呢?令我好奇。

12.機器人實在太威了,水蜘蛛、重機終結者、T-800,每個都強到爆,
馬可仕、凱爾和絲塔架著卡車一路逃亡的段落真的讓人有種「要反抗實在很無力呀」的感受...

13.看到巨型終結者,會突然有「現在是在看變形金剛嗎?」的錯覺。

14.馬可仕猛力撕下後腦勺的晶片,約翰康納臉上被阿諾劃出深刻血痕,兩個都好痛...

15.約翰康納的妻子是「水中的女人」和蜘蛛人三的「關史黛西」。

16.約翰康納用GNR的"You Could Be Mine"誘捕重機終結者,這首歌也是T2的片尾曲。

17.天網大樓裡的潔白明亮,與反抗軍基地的陰暗殘破,形成強烈對比。


延伸閱讀:【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 Terminator Salvation】

星期一, 3月 09, 2009

守護者(Watchmen)中的美國歷史


























年份維基百科中的美國歷史守護者中的美國歷史
1939 to 1949(1945) 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宣佈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蘇形成資本與共產兩大對立陣營,開啟冷戰及核武競爭的

序幕
(1939) 一群為嚇阻犯罪而蒙面的警察組成Minutemen

(1949) Minutemen解散

1959 to 1963(1961) 甘迺迪派兵進駐南越,對北越的共產政權開啟越戰

(1963) 甘迺迪(民主黨)於總統任內遇刺

(1959) Jonathan Osterman發生實驗室意外

(1960) 發生意外的Jon被命名為曼哈頓博士,美國軍方將其塑造為抗蘇的超能致命武器

1966 to 1977(1969) 尼克森(共和黨)當選美國第46屆總統

(1969) 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美國於美蘇間的太空科技競爭中略勝一籌

(1972) 尼克森(共和黨)連任美國第47屆總統

(1974) 尼克森因水門事件辭職下台

(1975) 美軍自越南撤退,越戰結束,共產政權統一南北越

(1966) Watchmen初次集會

(1971) 尼克森徵招曼哈頓博士與笑匠於越戰中協助美軍,兩個月後結束越戰,美軍獲勝

(1975) 尼克森提出修憲案以競選第2次連任

(1977) 尼克森連任3任美國總統

蒙面英雄被視為私刑者,政府頒布法令禁止,曼哈頓博士與笑匠因曾為政府服務獲得豁免

1979 to 1991(1979) 蘇聯發動阿富汗戰爭為建立親蘇政權

(1984) 雷根(共和黨)大幅擴張軍備,末日時鐘距離子夜僅剩3分鐘

(1986) Alan Moore的Watchmen由DC出版

(1991) 美蘇簽署「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末日時鐘被撥後7分鐘,距離子夜17分鐘,是1947年此鐘設立至今最遠離子夜的一次。同年

蘇聯解體,冷戰時代結束。

(1985) 尼克森仍是美國總統

曼哈頓博士遭控為摯友罹癌病因,離開地球

蘇聯入侵阿富汗,引發美蘇間緊張情勢

智謀者為避免人類被美蘇間一觸即發的核戰所毀滅,於紐約引發大規模恐怖攻擊,造成巨大死傷,美蘇由於共同外敵的出現,轉為團

結合作結束冷戰,世界趨於和平

(1988) 雷根競選美國總統